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人民网]西部中心这场棉花观摩会,“数字大脑”成高产关键

发布时间:2025-09-27 来源 :人民网 访问量 : 作者: 刘茜
字体

9月25日,在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试验基地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田里,一片棉田格外惹眼——和旁边普通棉田比,这里的棉株更健壮,枝桠上挂满饱满紧实的棉桃,连风吹过都带着“丰收的分量”。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观摩会的现场,一场不一样的成果展示,是智慧农业的聚力赋能。

“你看这肥嘟嘟的棉桃,比普通的大一圈,棉絮厚实得很!”呼图壁县种植大户贾昆建蹲在田埂上,随手摘下两个棉桃对比,语气里满是惊喜。他的智宇家庭农场今年种了1700亩棉花,而眼前这片示范田的表现,让他对丰收更有底气。

不远处,国家、自治区的专家正分组测产:数株数、量株高、查棉桃,一套流程下来,数据新鲜出炉——昌吉综合试验基地510亩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田1-1地块“中棉113”“中新棉1号”等品种,平均亩成铃数96380个,平均籽棉亩产达578.3公斤,超550公斤/亩预期目标。

这份高产,靠的不是“蛮干”,而是棉田背后的“数字大脑”。作为示范核心区,1-1地块走的是“高产+智慧”路线:田间的土壤传感器、小型气象站像“神经末梢”,实时捕捉温湿度、虫情;表型机器人、打顶机器人穿梭田间,完成监测与作业;所有数据汇到智慧平台,经算法分析后给出播种、水肥调控的精准方案——传统种植“凭经验”的老办法,在这里变成了“看数据”的新操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该区域2-3地块百亩示范田已创下750公斤/亩的高产纪录,今年优化品种、调整密度后,大面积种植正朝着650公斤/亩的目标迈进。

“棉花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重要基石,推进粮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西部中心核心科研使命。围绕此目标,中心构建‘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格局,在棉花领域打造‘百千万’工程与智慧棉田场景。”西部中心副主任贾金龙说。目前,西部中心的技术已在全疆落地,北疆冷凉棉区百亩田单产破750公斤,“中棉113”年推广超360万亩,智能灌溉技术让灌溉定额降低20%-30%。

西部中心高品质棉花团队首席科学家、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宋美珍表示,棉花是新疆支柱产业与农民增收主渠道。2024年,昌吉国家农高区联合西部中心启动棉花“百千万工程”,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集成“品种+‘高光效’+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高产棉田示范场景,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为全疆智慧农业体系建设提供昌吉经验。

这不仅是一场观摩会,更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缩影。作为“举院援疆”的重要平台,西部中心正通过16支跨学科团队、8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把智慧农业的种子播得更广。

从实验室到棉田,从数据到丰收,有了科技这个“硬支撑”,这场“不一样”的观摩会,正让更多人看见新疆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天下午,在西部中心多功能厅里,专家报告仍在继续,科研人员与农户围坐一起,把技术路径拆解得更细、更实。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下一篇:[农民日报]南疆麦棉两熟技术研讨暨观摩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