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首页栏目» 科研进展

棉花新品种中棉113GK与智慧农场驱动棉花产业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 :成果转化处 访问量 : 作者: 程思贤
字体

2025年10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联合石河子大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组织召开棉花新品种中棉113GK及棉花生产智慧农场关键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现场观摩会,并举行品种转让签约仪式。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查看了中棉113GK的田间表现。中棉所副所长马雄风与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翔代表双方签订中棉113GK品种转让协议。中棉所党委书记高雷、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首席李付广研究员、新疆棉花产业体系首席李雪源研究员、新疆农垦科学院副院长余渝、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舍刚等见证了签约活动。

此次成功转让的中棉113GK,是由中棉所棉花资源创新与育种课题组潜心攻关的杰出成果。课题组以其培育的中棉113为遗传底盘,运用分子设计育种理念,通过明确不同生态区优异性状的遗传来源与分子改良轨迹,将“三早”(早现蕾、早开花、早吐絮)特性与抗虫基因高效聚合,成功培育出突破性转基因抗虫早熟棉花品种中棉113GK。该品种生育期113天,单株平均结铃6.9个,单铃重5.3克,衣分率高达46.5%,实现了早熟性与高产潜力的协同提升。在纤维品质方面表现突出,纤维长度30.4 mm,比强度31.6 cN/tex,马克隆值4.3,并兼具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棉铃虫的特性,为绿色轻简栽培提供了坚实基础。

会上,石河子大学张若宇教授代表棉花生产智慧农场关键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项目团队系统展示了其研发的智慧农场关键技术装备体系,从精准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植保无人机群防统治,到高效采棉机、残膜回收机、棉秆收获打捆机的协同作业,再到贯穿全链条的“一试五定”(包含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衣分率、马克隆值、回潮率、含杂率等)智能检测与质量追溯技术、棉花在线检测与数字化加工装备。这些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为以中棉113GK为代表的优良品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共同呈现了从“精准播种”到“智慧加工”的现代化棉花生产全景,彰显了科技对产业全链条的深度融合与赋能。

高雷在讲话中指出,优良品种是棉花产业发展的根基,而与之配套的先进技术和智能装备则是产业升级的灵魂。此次活动不仅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兵地融合发展、共兴棉业的生动实践。他强调,面向未来,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推动棉花产业向更高效、更优质、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处处长胡小鹿、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经作机械处处长吴传云出席会议。棉花领域科研、生产、管理和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1-查看中棉113GK田间表现xiu.jpg

查看中棉113GK田间表现

2-查看智慧农场相关装备xiu.jpg

查看智慧农场相关装备

3-会议现场xiu.jpg

会议现场

4-签约仪式xiu.jpg

签约仪式

5-高雷讲话xiu.jpg

高雷讲话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下一篇:好品种、新模式助推甘肃棉花产业迈向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