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棉花高产高效轻简栽培研讨会于2011年9月22日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大会主题为轻简栽培与高产高效。官春云院士和喻树迅研究员分别作“全球作物轻简化生产发展”和“我国棉花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
毛树春、周治国、别墅、陈金湘、董合忠、田晓莉、林永增等专题分别报告了棉花栽培管理、施肥、灌溉、化学调控与机械化作业、轻简育苗移栽、油棉两熟、麦棉两熟和盐碱地植棉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陈德华教授介绍了美国棉花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的研究应用进展。
会议认为,轻简化栽培和机械化管理是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产是棉花竞争力的核心,高效是稳定棉花生产的关键,轻简栽培不能以牺牲产量和效益为代价。所谓简化生产是与传统农业复杂的手工劳动相对而言的概念,是指用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简捷(官春云),实现快乐植棉(喻树迅)。实现植棉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棉花的竞争力水平,业界认为,棉花要在“一前一后”上下大力气,集中研究突破工厂化育苗移栽和机械化采收的技术难点。这是因为机栽和机采是棉花的自身需求,机栽在国际和机采在国内没有技术和设备可资借鉴,必须依靠棉花自身的科技进步才能解决。同时要加强整地、播种、中耕、施肥和病虫防控等农事机械化作业的集成、融合和示范应用。
会议还指出,棉花的农艺简化还大有潜力可挖。整枝、打顶、中耕、施肥等农事操作改多次为少次可以变成现实,改农药杀虫为物理诱杀可节省用工60%。会议还指出,要注意发现棉农创造的简化种植方法,“手持摘棉器”是一个实用工具,収摘籽棉效率提高50%,经过总结改进可予以推广。针对长江和黄河植棉规模小特点,会议认为,现阶段中小型农机具大为作为,可解决管理繁琐、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实际问题;盐碱地植棉具有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棉花耐盐耐旱的生物学特征,建议把中小型植棉农机具和盐碱地轻简植棉列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组织研发队伍开展攻关研究很有必要。
破解“爷爷农业”、“奶奶农业”,满足大户植棉需求,技术创新要与组织化和专业化服务紧密结合。棉花轻简育苗移栽进行了有益尝试。中棉所从轻简技术研究之日起就与农资公司、种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机构和植棉大户结合,通过10年努力已培育一批专业化组织,一家公司一季可育苗2000万株,服务面积1万多亩,使“代育代栽”从可能变成了现实;还出现了轻简育苗的专业化公司——湖南水木公司,总结提出一些成功模式,为新技术推广积累了有益经验。
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以轻简栽培为主题的研讨会,主题报告启发大,专题报告的选题切合实际和准备充分,问题梳理清晰,时间安排紧凑,提问、讨论热烈,认识和观点相对集中,借鉴和指导作用强,受益匪浅。会议还指出,栽培是农学领域中典型的公益性技术,国家要持续支持棉花栽培科学研究,促进栽培学科的恢复和发展。
这次研讨会由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棉花学会主办,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和湖南省作物学会承办,陈金湘团队具体召集。80多位代表来自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土肥功能研究室的岗位科学家及其团队,以及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和新疆等10个产棉省市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长期从事棉花栽培科研和教学一线的专家、学者。(毛树春供稿)
2011年9月22日,全国棉花高产高效轻简栽培研讨会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值此湖南农业大学60华诞之际,中国棉花学会理事长喻树迅(左三)研究员致以热烈的祝贺。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周清明(左五)教授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大会由中国棉花学会秘书长王坤波(左二)主持,官春云院士(中)出席。摄影陈金湘。
版权所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豫ICP备12016946号-1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38号 邮编:455000
Tel:(0372)2562200 E-mail:mianhuasuo@caas.cn 豫公网安备41050202000117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