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棉花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于1979年5月9~16日在上海市华山饭店召开。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我国棉花界的科学家、专家、教授,有全国著名的植棉劳模和植棉能手和19个产棉省、市、区的代表共141人。中国农学会和上海市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并出席了开幕式。正因为这是我国棉花科技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会议,不少棉花界的老前辈虽年已古稀,仍克服困难前来参加,代表的平均年龄达55岁,这次会议又是我国棉花界的一次元老盛会。
农业部科技局臧成耀局长到会讲话。大会作报告或发言有:中国农科院情报所刘毓湘副所长《国外植棉现代化趋向》、江苏省农科院奚元龄研究员《棉花育种技术的进展》、北京大学生物系李正理教授《棉花胚胎学研究的近年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郑泽荣研究员《棉花蕾铃脱落的激素控制》、中国农科院农机所林起工程师《棉花生产机械化》、全国劳动模范吴吉昌《运用辩证法指导科学种棉》等。大会原则上通过了《中国棉花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棉花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成员,理事70人,常务理事27人;学会会址设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会议共收到论文91篇,大会交流33篇。
代表们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形势,围绕我国棉花生产和科研现代化的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以下两项建议:
(1)《关于我国棉花生产现代化问题的意见》 ⑴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粮棉矛盾,合理调整粮棉比价(国外一般为16:1,而我国只有8~11:1),提高植棉经济利益,调动棉农增产棉花的积极性,棉区必须以棉为主。⑵ 认真抓好棉区区划,适当扩大棉田面积,合理调整棉田布局,彻底改变分散种植的状况,加强商品棉基地的建设。⑶ 大力加强棉花育种工作,选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机械化的优良品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公布“种子法”,以及“棉花种子工作试行办法”,建立起健全的成套的棉种工作体系,加速实现棉种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良种区域化,彻底解决目前棉种多、乱、杂的问题。⑷ 广泛采用化学工业科技成果,以化学化措施为重点,同时抓好水利化,不断提高棉田科学管理水平。⑸ 从实际出发,按照我国不同棉区的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逐步实施棉花生产机械化。⑹ 加强棉区经济管理,对棉花主副产品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工农商相结合,不断积累资金,增加收益,走上生产社会化、管理现代化的道路。
(2)《关于加强我国棉花科技工作的建议》 ⑴ 有计划、有步骤调整棉花科研体制,建立全国棉花科研中心;根据棉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分设若干区域性的棉花研究中心,分别确定科研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同时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这只重要方面军的作用。⑵ 加强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工作,把科研、示范、推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⑶ 培养壮大棉花科技队伍。⑷ 加强棉花基础理论及品种资源的基础工作的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⑸加速实现棉花科研手段现代化。
会后编印论文集,收录会议文件和论文5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