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中麦875

  • 作物类别小麦
  • 品种特性半冬性品种
  • 国家审定国审麦20200056
  • 省级审定豫审麦2014027、鄂审麦2019006
  • 品种权授权日2015-05-01
  • 品种权授权号CNA20100678.5
  • 育种者 阎俊 何中虎 张勇 徐开杰 闫俊良 徐春英 张志华 张赵星
  • 访问统计
  • 添加时间2023-01-03

品种信息

中麦875(1).png

品种名称:中麦875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周麦16/荔垦4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左右。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细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亩成穗数较多。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旗叶偏小、上冲,穗下节较短,株高75-80cm左右,抗倒性中等。穗长纺锤型、较大,小穗排列较松散、码略稀,穗层整齐,中芒,白壳、白粒,籽粒长卵圆形、大且均匀,角质,饱满度好,容重高,商品性好。亩成穗数较多,穗粒数偏少,千粒重高。产量三要素:亩成穗数41万左右、穗粒数30粒上下,千粒重48克左右。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持续时间长,耐旱性较好,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灌浆速度快,落黄好。

抗病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2011、2012两年品质测定平均结果为:硬度67 HI,容重804 g/L,出粉率70.3%,蛋白质含量15.5%,湿面筋含量30.8%,降落数值466 s,沉淀值58.3 mL,吸水量61.9 mL/100 g,形成时间5.2 min,稳定时间3.2 min,弱化度147F.U.。

产量表现:2010-11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2016-2017年度参加中作联合体区域试验,20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2.82%,增产≥2%试验点比例60%。2017-2018年度继续试验,20个试验点平均亩产量460.0公斤,居第6位,比对照周麦18增产3.65%,差异不显著。增产12个试点,增产≥2%试验点比例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3.26%。亩穗数37.0万,穗粒数30粒,千粒重46.5克。全生育期平均215天,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同。株高平均80厘米。2年区域试验倒伏程度≤3级,或倒伏面积≤40.0%的试验点比例均≥70%。

栽培技术要点:在黄淮南片高水肥条件下种植,播期以10月中上旬为宜,亩播量8-10公斤(基本苗12-20万/亩,视土壤肥水条件而定)。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耕地前施入深翻;入冬时浇好越冬水,返青至拔节期适当控水控肥,拔节后及时灌水追肥。抽穗到成熟期间视天气情况浇灌浆水,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力争穗大粒饱,同时注意防治蚜虫,成熟后及时收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大部、江苏、安徽北部和陕西关中高水肥条件下中早茬种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95号;河南省农业厅豫农种植[2014]78号;鄂农涵[2019]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