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中棉所9号

  • 获奖名称农业部技术改进奖
  • 获奖等级二等奖
  • 获奖年度1984
  • 本所排名单独完成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蔡荣芳、赖鸣冈、徐成就、王志华、李武斌、田伯英、项时康、汪若海、韩寿沧

成果信息

      中棉所9号系采用复合杂交育种技术,以(中4×乌3)×[(岱福57-8)×A64-62]杂交育成。
      1979-1980年分别参加全国抗黄萎病区试及黄河流域区试。在抗病区试中,12个点次平均亩产皮棉79.60公斤,比对照鲁棉1号增产14.5%,比陕棉1155增产15.7%,两年均居第一位。1980年列为推广种,并确定为全国抗黄萎病区试的对照品种。
      纤维品质由北京纺织纤维检验所测定。纤维主体长度29.01毫米,细度6013米/克,强度3.7克,断长22.18千米,试纺32支纱品质指标2197分,综评为上等一级,优于鲁棉1号,符合纺纱要求。
      两年平均黄萎病株率67.4%,病指30.4,分别比鲁棉1号减轻33.6%和22.1%。剖秆株率和病指分别减轻25.1%和21.8%,抗病性两年均居第一位。
      中棉所9号的育成,把抗黄萎病特性与丰产、品质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我国棉花育种工作中的一个进展。为我国黄萎病区提供了一个优良品种。
      1983年中棉所9号推广150万亩。按病区和非病区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增产10%,累计推广300万亩计算,可增加经济收益9000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主要科技成果汇编(1957-1987)》1987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