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6

  • 获奖名称国家科技进步奖
  • 获奖等级一等奖
  • 获奖年度1995
  • 本所排名单独完成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1993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获奖人员 黄祯茂、喻树迅、刁光中、原日红、姜瑞云

成果信息

中棉所16品种照片

       我国麦棉两熟发展迅速,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短季棉新品种。中棉所16品种选用早熟、适应性广的中棉所10号作母本,抗病性好,长势旺的辽408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早代对品质、抗病性进行筛选,高世代对优系进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遗传分析。并根据基因与环境互作原理在不同生态区进行生态适应性鉴定。有效地将早熟、高产、抗病、优质结合在一起。主要特点:早熟:生育期114天,5月下旬播种,10月中旬收获完毕,不影响小麦播种。丰产:在全国夏棉区试中,产量比对照增产22.2%,大面积生产前茬小麦产量5250公斤/公顷左右,霜前皮棉1050~1200公斤/公顷,高产地块突破1500公斤。优质:主体长度29.4毫米,强力4.02克,细度5995米/克,断长24.0千米,成熟系数1.58,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抗病:枯萎病指7.3,黄萎病指18.9,属高抗枯萎兼抗黄萎病品种。适应性广:在黄淮海棉区作麦棉夏套,长江流域棉区作麦后直播,新疆及特早熟棉区作一熟春棉均较适宜。该品种是唯一被列为农业部优良品种扩繁和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短季棉品种。1990年通过国家“七五”科技攻关专家组验收,认为“中棉所16作为套(间)作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2-1994年累计推广247.5万公顷(3712万亩),三年创造经济效益25.10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资料来源:《1978-2003年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2004年5月中国农业出版社,P444)
       本成果曾获得1993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黄祯茂、刁光中、喻树迅、原日红、姜瑞云

“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6”第一完成人黄祯茂

   黄祯茂,男,1935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棉花育种专家。1960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同年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为棉花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40 多年,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棉花育种攻关项目。先后育成中棉所14、16、18、20、24、36 和中棉所50 等12 个短季棉新品种,累计推广1 333 万公顷。获国家和农业部科技进步奖5 项,其中,中棉所16 获1995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棉所20、利用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的中棉所24、27 和36 系列棉花新品种,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退休后仍积极参与一些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2004 年被评为农业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