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结果应用

  • 获奖名称国家科技进步奖
  • 获奖等级一等奖
  • 获奖年度1985
  • 本所排名第一完成单位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张方域、肖庆芳、李心宽、刘家瑞

成果信息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是棉花新品种选育和审定、繁殖、推广的重要中间环节。通过区域试验对新育成的品种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早熟性及其纤维品质,确定其最适宜的推广地区,并为制订新的育种目标、探讨引种规律以及生态研究等提供科学数据。该项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已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试验技术。建立了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网。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全国种子总站领导下,由中棉所等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在各个自然区域设有相对固定的130个区试点,建立了一系列试验体系,完善了区域试验管理制度、改进了区域试验技术。
        (2)准确鉴定出一大批优良品种,推荐生产应用。30年来,共试验鉴定400余个自育和引进新品种,鉴定出并推荐生产应用各类型品种70余个。1984年全国棉花种植区试推荐品种36个,共种植446.4万公顷,占棉田统计面积74.1%。
        (3)总结出棉花引种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从美国、原苏联、埃及等国引进岱宇棉、斯字棉、珂字棉、德字棉、夫字棉、司字棉及吉扎棉等。通过区试,明确了斯字棉、珂字棉适于黄河流域棉区种植;岱字棉适于长江流域棉区种植;原苏联品种适于西北内陆棉区和特早熟棉区种植;原苏联和埃及海岛棉适于新疆的南疆种植;埃及品种适于华南、云南棉区种植。
        (4)为育种目标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区试,验证了育种目标。如1975年前育成的新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无大的突破。原因是亲本血缘太窄,方法简单。如相当的品种血统均来源于岱字棉15。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亲缘,采取复合杂交等新技术,增加其异质性,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可喜的新苗头;通过区试为育种提供了优良性状及遗传力较强的品种为育种亲本。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经济评价方法》,仅以通过区试推荐生产应用的鲁棉1号、中棉所10号、鄂沙28、豫棉1号、86-1、黑山棉1号、新陆早1号、岱字棉15等8个品种推广面积最高年份计,净增皮棉98.1万吨,年增值26.17亿元。这些良种所发挥的作用,是育种、区试和繁育推广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资料来源:《1978-2003年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2004年5月中国农业出版社,P251)
        主要完成人: 张方域、肖庆芳、李心宽、刘家瑞

 

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结果应用第一完成人 张方域

         张方域(1922-1986),男,浙江黄岩宁溪坦头村人,棉花育种专家。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农学系,任江西农学院、农林部棉改处技士。1949 年后在华东农林部特产处上海棉场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筹备组研究计划科工作,1961年调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历任棉花区域组组长、良种繁育研究室副主任、品种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主持“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鉴定“徐州209”、“徐州1818”、“鲁棉1 号”等良种,在黄河流域广大棉区推广,获1979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改进三等奖。鉴定并推广比“鲁棉1 号”丰产和纤维品质好的“冀棉8 号”。主持的“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结果应用” 获1985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30 多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指出了区域试验既是育种工作的继续,又能促使育种工作的提高。发表科研论文40 余篇,合译著作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