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李付广:快乐工作的“陀螺”

发布时间:2007-04-24 来源 : 访问量 : 作者:
字体

  就像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一样,李付广总是很忙。除了承担科研工作、培养博士硕士生、为国家转基因棉花发展出谋划策外,担任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一职也要求他花大量时间来处理行政事务。由于棉花种植有一定的地域要求,还必须经常到各地开展实验、考察……
  但去年的一天,当记者电话采访他时,发现他正在家休息。原来他的眼睛出了“状况”,不能工作了。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的眼睛就隐隐作疼,由于事务繁杂,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料症状突然加重,白天只要看半小时电脑或报告,他的眼睛就剧烈疼痛,什么都看不清了。第二天情况又是如此……医生告诉他,他可能得了青光眼,并将对视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一个无法看见东西的科研人员,还能做科研吗?”他忧心忡忡地说。幸运的是,经过全面检查,眼疾并不是青光眼,而是过度疲劳所致。此后,大家联系他时总要提醒他别忘了休息、注意身体,他“呵呵”地笑着,一转身,又快乐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李付广最初与棉花科研工作拉上“红线”,有点类似于“强点鸳鸯谱”。当他1989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专业毕业时,非常希望成为一名农业大学的教师,“因为我觉得我更愿意与年轻的学生打交道,更愿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如愿的他,被分配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虽然农业科研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但是,到了我国棉花科研的最高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后,我才逐渐认识到,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多么地落后,而农业对于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又是多么的重要!农业要上去,科研需先行!渐渐地,农业科研在我心里落地生根,并使我逐渐树立起‘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基本宗旨。”李付广说。
  很快,重任来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黄淮海流域棉区发生了特大棉铃虫危害,棉花产量损失超过50%,国家设立抗虫棉研究攻关组,刚刚30岁的李付广加入了这个行列。为了能早日攻克难关,几年来,绝大部分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在实验室度过。“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与我的博士生导师——中国抗虫基因专利获得者、我国著名科学家郭三堆研究员合作,在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方面,先后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进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突出的成绩使荣誉纷沓而至。他先后荣获中国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劳动模范、安阳市“新长征突击手”、“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作为第一完成人,“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200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建设及其应用”2005年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他还获得了“河南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利用其提供的转基因材料培育的双价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因其高产、高效和广适,而深受棉农喜欢,2006年“高效广适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此,他获得了2006年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让李付广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到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科技进步奖外,还有一次演讲——接受班主任特邀、为他儿子所在班级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演讲”棉花转基因技术。这是他第一次对没有任何相关知识的中学生谈世界最前沿的转基因技术。为此,他想了很多“招术”,让他欣慰的是,学生们都听懂、理解了他演讲的内容,儿子的脸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杂交棉种:让棉农轻松增收 下一篇:打赢转基因抗虫棉大战 中棉所自主创新纪实(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