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中国农科院网 信乃诠:中棉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经验值得总结

发布时间:2014-08-22 来源 : 访问量 : 作者:
字体

      最近,农业部、科技部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学习活动的决定》,受到农业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管理工作者,曾长期多次深入中棉所的科技实践,通过调查、参与学术活动等,深刻认识到中棉所长期扎根基层,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经验意义重大,值得重视与总结。
      1.面向国家需求,扎根基层,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棉花产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中棉所建所50多年来,长期扎根棉花主产区,瞄准国家棉花战略需求,研究解决棉花生产实际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棉花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需要花重金从国外进口原棉,面临着严峻挑战。中棉所发挥自身优势,1990年选育出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棉12,是当时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新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开创了棉花育种新篇章。在80年代后期,全国最大棉花产区,即黄淮棉区,粮棉争地矛盾日趋加剧,中棉所早熟棉育种团队创造性的选育出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系列新品种—中棉所10、16、17、19、22、42等,在黄淮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大面积推广,既解决粮棉爭地实际问题,又发展了短季棉育种新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棉花遗传育种学。在90年代初,黄淮棉区棉铃虫大爆发,棉花产业遭受严重重创,年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这时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抗虫棉借机打入我国,中棉所面向国家需求和新的挑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强强联合,从源头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研发到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本控制了棉铃虫为害。中棉所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高达98%。
      中棉所自1957年建所以来,在冯泽芳、黄滋康、汪若海、夏敬源、喻树迅等历任所长的领导下,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14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奖励22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仅在1990-2010年期间,中棉所系列品种就累计推广3.57亿亩,约占同期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26%,最高年份高达50%,为我国棉花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依靠国家支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实力
      中棉所是国家级科研机构。中棉所创新驱动发展,长期得到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自然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棉所先后主持并承担国家部门多项重点科研、推广计划,包括国家支撑(攻关)计划项目、863项目、973项目、中美联合棉花基因组测序项目等,还先后建立了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育种改良中心等,为棉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面向黄淮海、长江中下游、新疆三大棉区,先后建立了7个棉花试验站,并与地方科研、高校和推广单位合作,设立了130个区试点,形成了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网。在海南棉花品种资源园基础上,中棉所还建立了海南棉花科研中心,为全国农业科研、高等院校、生产单位、种子企业等提供南繁科研服务,约承担了全国棉花南繁面积的60 %-80%。
      2001年,中棉所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研究所整体搬迁,把安阳白壁村旧址改造成所试验基地和棉种繁育中心,实验研究工作搬入安阳市和郑州市,分别在两市建成全新的现代化研究基地,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和对外合作与交流创造良好条件。
      3.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创新,抢占国际科技前沿制高点
      中棉所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坚持“顶天立地”的创新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在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21世纪初期,在喻树迅的主持下,中棉所深入研究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系列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863、973项目和棉花基因组测序项目等,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喻树迅主持并建立了上、中、下游合作机制,利用合作单位抗虫基因,研发出以中棉所24作为模式化转化受体的棉花转基因技术,提高了棉花转化效率,为建立年产转基因棉株8000株的“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转基因技术、生化辅助育种技术及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还培育出中早熟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5,生育期只有128天,为国家麦套棉区试对照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近年来,根据棉花产业对优质纤维的需求,以喻树迅为首席专家的棉花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973项目“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分子改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的共同参与下,开展了棉花纤维品质基础研究工作,成功将海岛棉优质基因片段转移到陆地棉中,有效改善了陆地棉的纤维品质,论文先后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Plant cell、Mol Cell Proteomics等发表,并被SC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标志着我国棉花纤维发育生物学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喻树迅还组织中棉所、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联合攻关,在全球首次公布了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的全基因组草图,并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论文2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4.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切实加强组织管理
      中棉所建所50多年来,继承历届领导班子优良传统,20世纪以来,中棉所领导班子,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深化改、团结协作,开创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喻树迅作为时任所长、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团结依靠一班人,分工协作,加强职能部门和研究所自身建设,按照院的方向任务和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的要求,调整研究所的方向任务,明确主要研究领域和战略重点,正确处理研究与开发关系,纵深配置基础、应用、开发三类研究,切实加强科研计划、科技成果、产业开发、人才队伍、平台建设等组织管理,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面向全国,加强同棉花科研、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协作,联合攻关,推广成果,加强合作与交流,成为名富其实的全国棉花研发中心。
      喻树迅从2001年5月至2013年1月,任所长的13年来,团结依靠领导一班人,在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改革创新,为中棉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我国棉花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CCTV新闻联播 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科技部网:科技部关于四起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典型问题的通报